第五章 難不成這人病了一遭,性子也變……(1 / 2)

第五章

“爹說,您上次托他打聽的事兒,他已經打聽到一點眉目了。”

嗯?

沈伯文仔細想了想,也沒想起來原主到底托沈秋生他爹打聽了什麼事兒,記憶裡好像模模糊糊有這麼回事兒,但具體是什麼,卻是記不清了。

既然如此,沈伯文便點了點頭,“行,那就過幾天吧,我到時候過去。”

能讓原主特意托親戚打聽的事,應當也不是什麼無關緊要的事,還是需要看看的。

沈秋生得了準話便告辭離開了。

看他明明是個小孩子還裝出一副大人模樣,沈伯文也忍俊不禁,不由感歎現代這個年紀的小孩子還正在調皮搗蛋,一不小心就會成為熊孩子,而古代同樣年紀的小孩已經大部分都懂事,能幫著父母做事了。

……

還是跟往常一樣的流程,玨哥兒負責把同窗們都帶到大門口,等著他們的家長來接他們,沈伯文回了自個兒的屋子裡,繼續溫書。

他的進度不算慢,已經溫習完了四書中的兩本。

不過攔在他科舉路上的猛虎,可不隻是內容這一項。

眾所周知,八股文是明朝科舉的主要形式,很多人都聽說過八股文,包括沈伯文,甚至也知道它的危害性,比如始終隻善於考試而不善於自由的創造性思維,比如禁錮了考生的思想,比如會培養出一大堆隻會讀書作文的書呆子等等。

但關於八股文具體是什麼,就不甚清楚了。

沈伯文則從原主的記憶中,了解到八股文,又稱四書文、八比文、時藝、製藝、時文、製義、經義等,其基本寫作形式的次序為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出題、中股、後股、束股、收結。其中的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四部分又必須使用排比對偶而兩兩相對的雙股行文,即起二股、中二股、後二股、束二股,共計八股文字組成。

也因此叫做八股文。

在大周朝的科舉考試中,八股文已經是被作為應試的標準文體而被官方確認的,其中以《四書》《五經》為寫作的旨歸,以四書義和經義的科目考試來對應試的士子加以衡量。

擇優標準為:“諸生應試之文,通渭之舉業。《四書》義一道,二百字以上。經義一道,三百字以上。取書旨明晰而已,不上華彩也。”

八股文彆說對沈伯文這個現代穿越而來的人來說了,就算是對身在這個朝代的古代人,同樣很艱難。每次考試,都有不少人為了湊夠字數和格式,胡編亂造,瞎寫一通,看起來格式對整,細度之下,實則狗屁不通。

考生答的艱難,考官出題也難。因為四書五經裡麵字數有限,各級各類考試都從裡麵出題,而出過的題一般是不能再用的。所以考官們便奇計百出,把四書五經上下句割裂開,用一句、數句或一節或全章為題,其後為避免蹈襲,采用割裂經書文句,截斷牽搭作為試題,謂之截搭題。

千奇百怪的題目,加上不擅八股的考生,簡直就是雙重災難。

一想到這裡,沈伯文就覺得頭又開始疼了。

唯一能給他安慰的,便是自己那一手已經成了氣候的瘦金體了。

幸而在大周朝,館閣體還未出現,官方也並未要求考生們都得用同樣的字體答卷,還是各用各的,而後會有專門的人負責謄抄考卷,以免出現考場舞弊。

在現代的時候,他出於愛好,練習過許多年的書法,比較出名的幾種都學過,但最喜歡的還是瘦金體。瘦金體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見風姿綽約處。因其筆畫相對瘦硬,故筆法外露,可明顯見到運轉提頓等運筆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

而相對的,館閣體就是他不太喜歡的一種了。

館閣體雖然分布和諧,端莊有致,字體整齊平稀而勻稱有度。但風格卻不是很強烈,藝術性略遜於其他字體。

不過不喜歡,並不代表不會寫。

他不由得自嘲地笑了笑,苦中作樂地想,這也算是他的“金手指”吧。

想到這裡,沈伯文又想到了家裡如今的經濟條件,便起了去鎮上的書肆中抄書的心思。

一來可以賺點錢補貼家用,二來也可以借此練練字,省點買紙的錢。

說實在的,怪不得古代讀書人金貴呢,這筆墨紙硯可都不便宜,要是培養一個讀書人,幾乎都得傾全家之力供養了。

——這裡說的是培養讀書做官的那種讀書人,並不是粗識得幾個字那種。

心裡有了計劃,沈伯文便叫來剛送完同窗們的兒子一同回家,如果自己沒記錯的話,三弟今天應當要回鎮上,那就順便蹭一下他們的驢車,一塊兒去鎮上好了。

畢竟桃花村離最近的鎮上也有好一段距離,要自己靠腿走過去?那不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