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 嬴稷:戰國大魔王(2 / 2)

蘇洵立刻跟兩個兒子顯擺,“為父的文章被天幕認可了,你們也要努力啊。”

蘇軾:“父親,兒子的《寒食帖》早就出場了。”

蘇洵:“那是你未來寫的,現在可有什麼名篇?”

蘇軾:你年紀大,你有理。

【秦昭襄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是個不平常的一年,這一年不止楚懷王客死異鄉,魏襄王韓襄王也相繼去世,魏、韓局勢動蕩。次年,秦昭襄王派兵攻打韓國,秦國將領向壽奪取了武始,左庶長白起奪取了新城。韓國眼看不能抵擋,便派人到魏國求援,魏國擔心唇亡齒寒,當即命公孫喜前去援助韓國,東周也派人加入了韓、魏聯軍,秦國以十萬人對抗三國聯軍二十四萬兵馬。】

【秦昭襄王提拔白起為主將,與三國聯軍在伊闕對峙。此時,韓魏兩國都希望對方當先鋒,自己在後策應,雙方都想保存實力,誰都不想先與秦軍交戰,兩軍貌合神離。】

評論區

“還沒打就想著撤退。”

“韓魏已經被秦國打怕了。”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打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白起發現後,便用少量軍隊鉗製韓軍主力,用主力猛攻較弱的魏軍,魏軍沒有防備,倉促迎戰,很快便大敗而歸。韓軍被魏軍的潰敗影響,軍心不穩,士兵嘩變。立刻遭到秦軍左右夾擊,韓軍也步了魏軍後塵,潰敗而逃。】

【白起乘勝追擊,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攻占伊闕,奪取魏國數座城池及韓國安邑以東大部分地區。戰後,韓國精銳損失殆儘,魏、韓兩國割地求和,秦國則以不可抗拒之勢向東進擊。】

【伊闕之戰徹底掃平了秦軍東進之路,可謂白起的成名之戰。】

評論區

“人屠的出場秀。”

“東周是來當拉拉隊的吧。”

“他可能是來站台的……”

周郝王:尊王攘夷,寡人支持的一方就是正義的一方!

秦昭襄王:你怕不是還活在兩百年前。

【自從楚懷王客死秦國,楚國上下都很懼怕秦軍,楚襄王與秦國議親,重新修訂盟約,秦楚之間保持了數年的和平。而這幾年,秦國一直在進攻魏國、韓國,兩國屢戰屢敗,不得不割地求和。】

【昭襄王十六年,秦軍攻打韓國,占宛城。十七年,魏國割地400裡,韓國割地200裡。十八年,白起再次攻打魏國,占據魏國六十一個邑。二十年,打魏國,占新垣、曲河。二十一年,打魏國,占安邑。二十四年,打魏國,占安城,前鋒打到了魏國都城大梁……】

評論區

“……”

“魏國:你不要過來啊!”

“求魏國心理陰影麵積。”

【當然,魏國並不是獨一份,秦昭襄王是時間管理大師,在關照魏國的同時,對於其他五國也沒有放過,除了燕國距離太遠,中間隔著趙國,沒有發生直接戰爭外,其他國家都被大魔王贏稷頻繁攻略。】

評論區

“尤其是趙國。”

“太慘了!”

趙武靈王:“天幕倒是說清楚啊,我趙國怎麼了,還有長平之戰是怎麼回事?”

趙王也不必心急,趙國這麼重要,天幕總會說到的。

【麵對秦國的強勢崛起,六國也曾合縱攻秦,但結果卻充滿了戲劇性。】

【秦昭襄王十九年,嬴稷稱西帝,派遣使臣尊稱齊湣王為東帝。齊王聽從謀士蘇秦之策,自去帝號,並約諸侯合縱攻打秦國,但六國各懷心思,合縱無功而返。】

【昭襄王二十二年,燕、秦、楚、趙、魏、韓六國在秦王組織下聯合攻齊,在燕軍名將樂毅指揮下大敗齊軍,長驅直入,攻占齊國都城臨淄,攻取齊國七十多城,齊國隻剩下莒、即墨兩城,齊王逃奔於莒,近乎滅國。五年以後,在齊國名將田單指揮下,齊軍才打敗燕軍,收複失地。】

評論區

“這波是反向合縱!”

“從西往東或從東往西,都是縱向的嘛。”

【在此之前,秦國與齊國是戰國時期的東西兩極,其他五國都要受到他們的擠壓,秦國攻打齊國是為了與齊國爭奪話語權,從兩極成為一霸。那麼,為什麼其他五國也這麼積極呢——當然是因為齊國的騷操作。】

齊桓公:“後世的孽障又做了什麼?”

管仲提醒道:“此齊國非彼齊國!”

齊桓公:……

是啊,戰國時期已經沒有薑齊了,哪個國家統一也與自家無關,但是,“寡人想看他們的笑話。”

管仲:您高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