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日常 廢品回收站(2 / 2)

雖然他上輩子沒有機會學造船,可林敘很清楚,力學是船舶的基礎,如果他想考船舶專業,物理他必須啃下來,而且考得越高越好。

林敘先看的是基本量的量度,長度、麵積、質量,這些都是最基礎的知識點,之後就是力的部分,自學叢書上的理論被林敘反複琢磨,再結合課本琢磨,力的三要素和壓強這些理解起來倒是容易,不過林敘覺得,課本上的知識點還是簡單了點,他理解也容易,可做題時卻是另一種狀態。

比如書上有液壓機的示意圖,液壓機是用帕斯卡定律的原理製作的,然而,光看圖林敘很難直觀地想象它的運作。

現在沒有做實驗的條件。

這是1977年,林敘提醒了自己一聲,把剛剛看過的理論拿回來重新翻了翻。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他雖然讀不到一百遍那麼多,可第二遍、第三遍的理解絕對會比第一遍更深。

林敘對照著理論練了些題。

他發現做題真的能提升自信,特彆是那些不熟的知識點,題目做多了,理解力自然而然上升了一個台階。

不過物理這一門,林敘圈出來的難題要比數學多多了,他倒是想多練幾道題,可惜他手頭的資料有限,更讓他無語的是,物理第一冊還沒看完,家裡的紙居然已經不夠寫了。

林敘的練習本有一些是他從寧安市帶過來的,有些是蹭的林培的,不誇張地說,家裡的舊報紙香煙盒的空白處都被他倆用來寫題目了,林文華有時候去鎮上辦事,還能給林培順兩本本子回來,有他同學給的,也有他到公社找會計要的。

林敘外公外婆在村上的日子已經算好的了,村裡條件差的人家,還有在地上學寫字的。

“沒紙了?”小舅一拍腦袋,“我去鎮上給你找些。”

鎮上是有廢品收購站的,廢品收購站甚至還是供銷社的下屬單位,主要是50年代大煉鋼鐵的需要,廢品收購站作為鋼鐵製品的回收單位,到了現在,廢品收購站既收公家和工廠的廢品,也收老百姓賣的布料、紙張這些,甚至連銀杏葉、槐樹葉這些都收。

“實在找不到的話,我把白果葉子堆門口曬,給你用。”外公出了個主意,被小舅直接駁回,“白果葉子一寫就陷下去了,耽誤時間。”

“你倆去不去鎮上?”小舅問,“正好最近有集市,帶你們去轉轉。”

林培最愛湊熱鬨,林敘對這事也是積極響應,他都有好些年沒趕過集了,鎮上的供銷社他倒是還有印象,改開之後允許私人開店,供銷社沒人光顧,也就漸漸沒了聲息。

載一個人騎自行車就行了,林培和林敘一起去,還要馱東西,幾人就一起坐上了公社的牛車。

紅河村在地理位置上偏南方,村裡不養驢,倒是養牛,不過牛也不是誰都能養的,養牛的人不用下地照樣拿工分,隻做養牛這一樁事。

趕集是大事,林敘幾人到的時候,牛車已經快坐滿了,剛好留了三個空給他們。

去的時候坐牛車,回來就得靠兩條腿了,牛車要裝大家趕集買的各樣東西,還要分點好處給養牛的人,這年頭,牛比人更精貴。

牛車晃啊晃,總算晃到了鎮上,有人不耐煩坐牛車,中途遇上誰騎自行車去鎮上,就蹭人家的自行車後座先過去。

集市已經開了,賣肉的攤,賣零食衣服布料的攤都排得整整齊齊,林敘對這些不感興趣,林培卻在各個攤上鑽來鑽去,見了賣大糕賣湯麵的他都想嘗嘗,可惜他兜裡錢不太夠,隻能眼饞地看著。

林敘見狀分了他一點零錢。

“你不吃?”

林敘搖了搖頭。

林培接過錢,緊緊捂在手裡,就算是小孩子出門趕集,也會被大人叮囑一句注意小偷,集上人多,一不注意兜裡的錢就被小偷摸走了。

過了幾分鐘,林培在林敘麵前出現了,遞給他一瓶汽水。

這是大牌的正廣和汽水,林敘在寧安市也見過。

“帶回家,放井裡冰一冰更好喝。”

對鎮上各個地方的分布,林培比林敘更熟,沒一會兒,他就拉著林敘到了廢品回收站那裡,林文華原本要帶兩人去的,可他這會兒被熟人叫過去了,就由林培和林敘兩個人一起閒逛。

鎮上的廢品回收站主要還是做下屬幾個村的生意,書和紙這類的廢品其實不多,現在家家都窮,農村人過日子更是精打細算,東西不是壞到不能再壞不會送過來換。

林敘看了一圈,空白紙基本沒有,估計都被淘走了,隻一些舊書,有些年份很久了,甚至還有建國前的一些書。

林敘居然看到了一本物理習題,他連忙收了起來。

找不到記筆記的紙,不過回收站這邊的廢舊報紙倒是有一堆,價格低到難以想象,林敘支使著林培,把這一堆紙都搜羅回家了。

他另外還是去買了幾張大紙,5分錢一張,展開來有一平米半,買回去自己裁開一樣能用,單獨買個本子就要貴多了,要一兩角錢。

林敘現在耗紙量比較大,直接買紙更劃算。

林敘把紙折好,和林培一起又去小攤上逛了逛,他沒買什麼吃的,不過回程的時候,林文華一臉笑容地拎著一袋東西出來,他把必買的扛上了牛車,買的零嘴這些則另外拎著,他還變魔法似的給了兩人一人一根糖葫蘆。

按理說他倆都能掙工分了,放在彆人家就是能養家的壯勞力,可林文華對他倆還是和對孩子沒有什麼區彆。

他給林敘的愛和對林培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