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獨家第 2 章 李星晚……(2 / 2)

“噗噗噗噗”小嘴嘟嘟,吐了幾個口水泡泡。

金手指有用,但是不多,她麵無表情的想。

有些人有些事自然是需要時間的積累才能看出功效的,就算是金手指也一樣。

天上掉餡餅是不可能的,但是掉個鍋鏟麵粉豬肉,讓你自己做餡餅還是有可能的。

。。。。

康熙三十八年。

李星晚今年剛好十三周歲,但是以如今的歲數算法,是算上孩子在母親肚子裡的十個月的,所以在如今這個時候來看,她是十四歲。

李家是正白旗的包衣,按規矩來說,包衣人家的女兒都是要參加小選進宮伺候主子的。

不過規矩是規矩,實際是實際,包衣人家也不全是在內務府做事,像是李煦這般在外為官的也不少。

在京城,那可是天子腳下,有些事情自然不好操作,若是輕易報了免選,極容易被人攻訐是不願意效忠皇上。

而在外的官員就不同,許多時候都是女兒家跟著父親在京外生活,若是回京參加小選,路途遙遠,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康熙也默許這些人家給女兒報免選,規矩總不好過於嚴苛,何況紫禁城也不缺伺候的人。

李煦想的便是悄默聲給女兒報了免選就是,然後從八旗裡挑一戶家庭簡單又子孫出息的給李星晚定親。

誰成想計劃趕不上變化快,李煦竟突然立功了。

李煦原本就身兼數職,本就是蘇州織造,管理滸關稅務,兼理揚州鹽政,除此之外,前兩次次皇上南巡,李煦還負責接駕等事。

在第二次南巡之時,皇上派給他的新差事就是培育禦稻。

這禦稻是康熙在巡視江南的時候,突然想到的一件事,江南水土好,稻米產量和品質都極高。

若是能在江南培育出產量更加高的稻子,那就是天大的好事。

無論何時,吃飽肚子都是全天下人的共同追求。

康熙雖然下了這道命令,又親自囑咐李煦多加上心。

但是在回到京城之後就意識到這個想法不過是空中樓閣,完全經不起推敲。

一個很殘酷的現實,不缺糧的地方,就是不缺糧,缺糧的地方就是缺糧。

即使江南培育出產量高的稻子,也完全沒法供應全天下的糧食,前麵這麼多朝代難道就沒有想過培育稻米嗎?

每一朝都有這個想法,隻不過進步都很小。

即使李煦是神農轉世,培育出的糧食能供給全天下人吃飽。

但是以如今的運輸效率,水路損耗十之三四,陸路損耗十之六七,有多少糧食夠用啊。

康熙萬萬沒想到,這個在他回京後確定為展示愛民之心的“麵子命令”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李煦雖然沒有培育出高產量的稻米,但是竟然種出了高產量的玉米,畝產高達500斤!

玉米是明朝嘉靖年間傳入,產量一直不算高。

李煦做的相當於是從一到十的跨步,更重要的是,李煦上折子說玉米若是在黑龍江等地種植,產量能達到更高。

且以東北地區的土地麵積,若是大規模種植玉米是完全能夠供給大半個大清需要的糧食。

康熙看到這裡,忍不住朗聲叫好,心情之激動,連忙叫來太子看折子。

太子胤礽看過之後也是難掩激動之色,抬頭說道:“皇阿瑪,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若是玉米在黑龍江等地的產量能超過在江南,那…”

黑龍江等地就能成為大清重要的糧倉!

太子胤礽眼睛都是亮晶晶的,心血翻湧,此事若為真就絕對是一舉兩得的大好事。

第一就是增加了糧食產量,糧食價格降低,百姓能夠吃飽,這對於國力是極大的提升,若是能做到讓百姓不餓肚子,大清的統治將會萬分穩固。

第二點就在於政治上的了,大清畢竟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

而以盛京為中心的東北等地是龍興之地,也是出現國之顛覆的時候愛新覺羅家族最後的退路。

可是若是東北等地真能成為大清重要的糧食產地,那麼整個大清將連成一體,難以分割。

康熙和太子胤礽正是想到了這兩點才會如此激動!

在李煦上折子之後,康熙就下令由黑龍江將軍薩克圖負責實驗新品種玉米在黑龍江的培育。

第二年,玉米在黑龍江的產量竟然達到了畝產600斤!

當即康熙便下了聖旨,將李煦一家抬到了滿洲正紅旗。

李星晚接到聖旨的時候,挑眉一笑,深藏功與名。

要不是她矜矜業業的完成小任務,收集了三百積分購買了新品種玉米的種子,她爹還得努力個十年才有可能種出這高產量玉米呢。

雖然她爹的聰明讓她沒有了用武之地,但是她總算起到一個加速器的作用嘛,

[叉腰]

李星晚抬旗之後自然不用小選,因著今年沒有八旗秀女的大選,自然也不用去參加大選。

李煦完全沒覺得自家姑娘會被大選刷下,已經提前從宗室裡開始相看,打算把看中的人跟皇上提一提,敲敲邊鼓。

雖然李家是剛抬旗,但是沒抬旗的時候,他兒子就能娶正二品工部侍郎的嫡女,如今可是抬了旗了。

講道理,宗室裡一些默默無聞的小透明根本不被他看在眼裡。

而以康熙對李煦愛重,宗室裡的王爺們,李煦還真有資格挑一挑,畢竟同在江南的曹家已經有一個姑娘被指給了宗室郡王做嫡福晉,沒道理他李煦的嫡女會比曹家的姑娘嫁的差。

沒想到就在這時接到了康熙今年要第三次南巡的命令,他心思一轉,突覺這是個好機會啊。

正好宗室有不少黃帶子是會作為禦前侍衛跟著康熙出行的,等到人來了江南,他還能親眼瞧瞧那個更好。

在李煦的摩拳擦掌中,京城皇子們興高采烈中,皇上的第三次南巡就此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