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 甘為裙下臣(1 / 2)

下陣雨 禮也 5333 字 1個月前

黎想當晚是被薄浮林喊來的司機送回家的,還是那位熟臉的老周。

從他匪夷所思的打探表情裡,和自己的旁敲側擊的試探中,她能確定老周幫雇主送異性女孩回家的次數應該非常少。

鄒思萱今天下班早,幫她把門口那十本書的快遞拿了進來。

一直到在浴室洗漱完。

黎想還有點覺得今晚發生的事情不太真實。

她和薄浮林一起吃了燒烤,他主動讓她加了好友。

仔細一想,她簡直把“上班搞項目,下班搞老板”這幾個字貫徹得太成功。

躺回床上,黎想小心翼翼地點開了剛才加的好友。聊天頁麵中除了那句係統提示後,隻剩下剛剛到家的彼此問候。

她將他置頂,指尖停留在備注那裡良久,惡趣味地打上三個字:小王子。

高中時候他們經常喊薄浮林各種外號,什麼少爺、太子爺都司空見慣,但黎想對他過生日的那天記憶最深。

生日發冠落在他頭上,儼然是個小王子模樣。

薄浮林的賬號和ID都是他英文名,頭像是他戴著一頂漁夫帽、穿著一身黑色衛衣帽衫坐在海邊釣魚的背影。

他的動態並不多,寥寥可數裡還有不少關於留學生公眾號的友情轉發。

或許是因為本來就是很現充的人,並不愛打理社交賬號。

相反,他朋友倒是很活躍。

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黎想隨手在朋友圈一刷新,便刷到了段明昭發出來的自拍。

當初段明昭追於好音幾乎加了他們6班的所有人,包括曾和這位大美女是同一個小組的黎想。

後來這倆分分合合,關於彼此的動態越來越少。

現在也不知道有沒有繼續在一起。

黎想對段明昭的固有印象一向是:搞笑活躍男、花心又很會抓住女人心的公子哥。

她記得大學時有段時間,自己甚至因為他一天連發30多條動態而把他朋友圈短暫地屏蔽過。

但後來唯恐錯過薄浮林會出現的瞬間,又把他弄了回來。

他倆之間一直是損友模式,儘管大學時候不在一塊,可假期偶爾還是會有聚會。

黎想從不關注內娛的明星,也不進任何粉圈。不過她時常覺得自己就像個薄浮林的私生飯,從各個角落裡尋找他的蛛絲馬跡。

恐怕沒有人能理解她這樣的心態。

明明六年多沒有相互接觸,卻還是執著堅定地,在心裡給他留了一份獨一無二的位置。

她想起大一那年看希什金的《書信》,裡麵有段話:“你離開我的時間越長,你就越成為我的一部分。有時我甚至不明白,你從哪裡結束,我從哪裡開始”。

薄浮林於她而言,到底是一腔孤勇的精神寄托,還是一份美夢未圓的少女情懷。

她早就分不清,也不願意去分清。

今晚,黎想再次發現段明昭的動態還真有點作用。

他那條在高球館的比倒V自拍下多了一句:【統一回複:不是黃宗澤,不是吳彥祖,是我自己。】

有幾個名字眼熟的高中老同學點了讚。

黎想和他的共友不多,因此後麵薄浮林的那條評論格外顯眼。

Fulam:【誰問你了?】

段明昭回了他一串被拆台很無語的省略號。

黎想看得發笑,心血來潮點開段明昭的主頁朋友圈,發現以前看過他的不少動態下都有薄浮林的回複。

調侃嬉笑居多,倒也符合他一向的散漫。

她翻了近半個小時後,回到段明昭剛才那條自拍那點了個讚。隨後在琢磨須臾後,發了一條帶花瓣emoji的動態:今晚很開心。

僅薄浮林可見。

……

朋友圈亮起紅點那會兒,薄浮林其實沒打算看。他列表共友不少,估計就是段明昭那夥人。

但黎想的頭像很突兀地出現在那。

她的頭像和本人沒半點聯係,是個有些模糊的書桌桌角。點開放大能看見上麵五個“正”字,邊上還有一橫。

像是從哪個青春校園博主那下載的老圖。

薄浮林沒有多在意,隻花了一秒思考對她反常的舉動。

他歸結於今晚在令人疲乏的何家宴會之後。

遇見她確實吃得開心,聊得也開心。

順著她頭像點進去,他看見了黎想剛才發的那條暗示性動態,白蘭花的黏膩感在此時仿佛又回到自己兩指之間。

薄浮林點了個讚。

突然想到,她網上買的那十本書是不是到貨了?

-

周一早上,人事部HR為黎想辦理了轉正手續。

拿到工作牌、錄好麵部識彆的第一天,黎想趁著新員工福利薅了樓下咖啡廳的七折優惠。

她接手的第一個項目是之前的佘山度假村。

因為在本科和研究生的實習期間都有過跟著老師做項目的經驗,入手起來也不算難。但在領導們那過了份提案不是代表結束,而是代表準備工作才剛剛開始。

佘山度假村的出資方是勃海文化科技集團,目的是為了打造一個集主題公園、酒店餐飲、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休閒旅遊度假區。

甲方的投資高,意味著利潤傭金多,競爭也大。

不用想都知道到時候一起競標的同行們會是多出類拔萃的人物。

黎想之前不是沒跟過9位數投資的大項目。

但這次不同,她不再是實習練手的學生,而是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也是代表著DK的建築師。

林汛和欒雲被分到她手下,黎想對他們各自分配了任務。

林汛留在辦公室裡和組裡其他人先對接安清市鬆江區政府文旅部門的回饋意見,跨部門協調溝通設計任務書的細節。

欒雲則被她帶去了佘山一起做實地調研。

因為度假村旁邊有個幾十戶原住居民的小村,在建造之前也得收集他們的意見。

例如本地有什麼獨特諺語神話,能融入建造的靈感中;在環境順應這一條件下,如何融合當地的自然地貌;村口的百年老樹不能砍掉,要做到對原始的傳承保護等等。

黎想始終記得母校教授畢業時演講的一句話:新的建築不是抹殺生命,而是呈現曆史文化的新生命。

連續跑了幾天佘山。

她總算回歸了辦公室繼續做施工圖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