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博林(5) 離婚拉鋸戰……(1 / 2)

在場眾人臉上都不由露出一些異色,他們都知道發生了什麼。

教皇、教廷與世俗君主的權力鬥爭由來已久,從很早之前起,教皇的權威就不複往昔。各國君主表麵遵從羅馬教廷,奉教皇為最高權威,但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時,也是一點都不手軟。

但之前發生在羅馬的事還是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在這次事件之後,羅馬教廷的威望一落千丈,英格蘭君主敢叛教,未必沒有這方麵的原因。

【自1494年起,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圍繞著意大利的歸屬問題進行了一係列爭奪歐洲霸權的戰爭,雙方互有勝負。至於為什麼沒有同樣是歐洲老牌強國的英格蘭呢?因為英格蘭還在打內戰,自己家門口的火都沒撲滅呢,騰不出手來撈好處。】

亨利八世:能不能不提,煩死了!

【不過英格蘭受限於地理位置,對占領意大利也沒什麼興趣,他們還是更喜歡法國的土地。】

【話說回來,之前兩次提到的1513年的‘反法同盟’就是這場係列爭奪戰的一次具體體現,當時的教皇還跟神聖羅馬帝國站在一邊,法國是‘反派’。】

【到弗朗索瓦一世戰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勢力空前強大起來,‘反派’就換成了查理五世。】

雖然沒聽過反派這個詞,但結合前後文也能大概明白意思。照這麼說的話,法國其實一直在當反派,從未被超越。也就近些年皇帝陛下崛起,才取代了法國的地位。

法國特使輕咳一聲,挺直身體。反派怎麼了,能一直當反派說明法國強盛,他該驕傲才對。

亨利八世見狀在心裡冷哼,再強大又怎麼樣,當年還不是被英格蘭國王打得抱頭鼠竄,可惜亨利五世死得太早,否則現在也沒法國什麼事了。

其他國家大使置身事外,反正他們都是牆頭草,誰符合他們的利益他們就跟誰混,小國家夾縫求生也不容易,沒點騎牆的本事早就不存在了。

【1526年,被釋放的弗朗索瓦一世拒不承認自己跟查理五世簽訂的條約,同時組織反西班牙也就是反查理五世聯盟,戰爭重開。】

【1527年,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和法軍在意大利交戰,法軍不敵戰敗。但戰勝的軍隊也沒有得到好處,因為財政困難的查理五世根本發不出軍隊的軍餉。】

【當時的歐洲國家是沒有常備軍的,國王的收入也不支持常備軍的存在。】

【如果國王要打仗,屬臣有義務提供一部分士兵,通常是屬臣領地的騎士,騎士人數不夠,國王再找雇傭兵。不管是騎士還是雇傭兵,說白了都是合同工,工資都由國王發,軍隊乾一天活拿一天錢。通常打仗的時候國王都要在國內加稅,就是為了給軍隊發工資。所以發動戰爭對國王來說就是一個燒錢活計,要是撈不到好處就是純虧的買賣,還容易引發民眾不滿,激進一點的還容易造成叛亂。】

【但查理五世沒錢啊!老婆的嫁妝看起來很多,但軍費是個無底洞,嫁妝扔進去隻能聽個水響。加稅大法也不管用,國內到處都是叛亂,向誰收錢,還嫌後院火燒得不夠旺?!】

【辛苦賣命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報酬,這支成分複雜的帝國軍隊兵變了,他們一路劫掠,最後衝進羅馬燒殺搶掠,四處破壞。】

【據記載,羅馬居民死於事件當中者,估計從6000人到12000人不等,被掠奪的財物價值達1000萬杜卡特(注1)。因為軍隊隻管殺人,當時又正值夏季,堆疊的屍體無人處理,最終形成瘟疫,羅馬幾乎成為一座死城。】

【這次浩劫被稱為‘羅馬之劫’。】

眾人紛紛低頭祈禱。羅馬之劫影響的不止羅馬本身,瘟疫不是鬨著玩的,不僅感染了羅馬城裡的人,也感染了那些燒殺搶掠的軍隊,又隨著四散的軍隊肆虐到其他地方。原本隻是法國和皇帝之間的事,最後遭殃的卻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