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裡的事兒 謝泠祐的危機(2 / 2)

同為絕頂聰明之人,武後自是深以為然,她果決道:“封李孝逸為驃騎大將軍,率兵十萬,討伐逆賊!”

眾臣俯跪領旨,離殿。

他們走後,武後神色和悅道:“他們走了,便不說國事,說說家事吧,祐兒,你娘親尚安?”

“回姨母,阿娘在東都安好,心中十分惦念姨母,命祐兒帶來了親手縫製的香囊。”

太監將那香囊傳給了武後,她放在鼻下淺嗅,露出個暖笑來:“從前我與你阿娘一處在並州鄉間長大,她惠質蘭心、心靈手巧,總能做出最好的香囊,而我卻不擅此道,雖一彆經年,這香囊依舊是你阿娘做的最好,替我謝謝義妹。”

“是,姨母。”

“你今次來到長安城,是帶著音兒一並來的?”

“因怕節外生枝,便隻說回長安修繕舊宅,有舍妹清音同行,更無可疑。”

武後點點頭:“辦得好,你向來謹慎,我倒放心。另外,長公主下落之事可有進展?”

“那不良人已侯在殿外。”

“傳。”

“傳不良人覲見——”太監一聲長喊,宋三娘跨過朱漆門檻,跪在了武後麵前。

她局促不安的偷偷瞄了瞄謝泠祐。

謝泠祐冷道:“把你知曉的,一五一十稟給聖人。”

“是。”宋三娘行了個稽拜大禮,又將自己是如何在宴飲之中發現了那副畫軸,裡麵如何藏匿著,當年被武後偷偷調換送出宮的長公主下落。

“如此說來,長公主仍在世上。”武後欣喜道:“她是我的第一個女兒,最應該像我,絕不會輕易被老天爺帶走的。”她語中仍泛出掩不住的動容,仿佛她並非是千古傳奇的女子,而僅僅是一位身不由已的母親。

歎息過後她又望向宋三娘:“你叫什麼名字?”

“回聖人,奴喚宋玉,家中排行老三,人喚宋三娘。”

“三娘,你跟著祐兒做事,長伏於康平坊內,做哀家的眼線,朝廷會記得你的付出。”武後親和道。

“能為聖人分憂,是三娘莫大的榮耀,三娘不敢居功。”

“行了,這樣的話我聽了一輩子,我沒那麼可怕,你該討賞便討賞,沒人會難為你。”

宋三娘抬頭謝恩,武後又宛如一個普通的女人一般盯著她的朱唇道:“三娘,你的口脂塗的不錯,潤澤而均勻。”

“謝聖人誇讚,此乃本坊一位沈姓小娘子獨創的管狀口脂。”

武後透出個亦柔亦威的笑來:“管狀口脂,從前倒沒聽說過,呈給我瞧瞧。”

“是。”宋三娘從錦袋中掏出管狀口脂,由太監呈給了武後。

武後素手將口脂打開,又放在鼻下嗅了嗅,柔聲道:“質地不錯,就是裡麵的香差了點,祐兒,你幫我去買了這個方子,拿回宮來,朕讓她們弄點好的香料做。”

“是。”謝泠祐一揖。

武後又淡道:“你買時便說你是幫你姨母尋的方子。”

宋三娘不過是個都知,現下的香料便足可配,謝泠祐是貴人,其親自是顯貴聞達,去買方子配出尋常百姓不可用的香,才最不惹人懷疑。

長公主的消息,激起了她心中難得的柔情,她輕歎口氣道:“昨夜熬了整晚,我也倦了,你們且回吧。”

二人拜退之時,她又開口道:“祐兒,現下正是多事之秋,尋找長公主之事,不可打草驚蛇。另外駱賓王那邊的動向也要留意,切莫使他裡應外合。”

當年她用了旁的胎兒調換骨肉掐死,又陷害給王皇後,才得以絆倒勁敵,拉開了她政治生涯的帷幕,此時正是多事之秋,她不想節外生枝。

謝泠祐知曉武後的心意,鄭重道:“臣領旨。”

神宮紅牆,肅穆威嚴,謝泠祐離開大明宮之時,承天門上的晨鼓終於如約發出了“咚咚”聲。

長安城的百姓便在噴薄而出的朝陽裡,開啟了她們充裕而忙碌的一天,沈熙薇亦在朝鼓中如期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