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彎彎煤井道 山路彎彎煤井……(2 / 2)

一條直直狹長隧道,也就四五尺來寬,既有煤礦絞車軌道,也有窄窄的人行道。行走人行道,冷不防轟轟幾聲如雷鳴,原來是采煤絞車出來了,砰砰砰地一共有幾十節,搖搖晃晃一齊向井出口奔去,就像步履蹣跚的一群大企鵝在排著長隊嘰嘰呀呀地出海去覓食。

走在隧道裡,後麵的風一直從背後吹拂進來,風很涼,背後每個部分都被輕輕地撫摸著,被輕輕地推送著,像被人在輕輕地按摩,既冰涼也柔和。

突然,一個轉彎,風就沒了,一下子一個九十度拐彎抹角來到了一個呈垂直橫切的隧道。空氣已失去了對流,一切都靜悄悄的,連鼻子呼出來的氣都失去了流動。然後,用力推開隧道前麵一道厚重的大木門,等全部的人都進去,再重新關上原來的大門。等大家站定後,再奮力推開下一道門。也就是說,一個隧道,兩道密封的大木門,隻能打開一扇馬上關上,然後再打開下一扇再關上,不能同時打開兩道門。為什麼呢?原來是為了保持煤井通道的風向,不讓外麵與裡麵的空氣形成對流。在兩道門關閉的瞬間,耳膜似乎都要鼓出來了,感覺呼吸沉重,仿佛有快要被窒息的危險。

幸好沒多久就打開了下一道門。走在煤井通道,沒有手機,沒有路標,不知道外麵是白天還是黑夜,也分不清東南西北,隧道縱橫交錯,那怎麼判斷方向呢?原來判斷方向就是靠風向,就是兩道門隔絕了內外空氣對流,才能有風向。如果是逆風,那就是出口方向;如果是順風,那就是進口方向。因此,門怎麼開,怎麼關?已不能隨心所欲,不能隨意胡來。

一道陡坡下去,感覺快到底層了。一詢問才知道,這不過還在比較淺的隧道。還沒看到采煤層,不敢說到了深層。原來采煤層還在更深更遠的地方,有的甚至還有幾十公裡,不坐吊車無法到達,但出於安全考慮,考察體驗者隻能點到為止,不能深入挖掘,隻能留下一些淺嘗輒止的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