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19世紀80年代亨利歐文與……(1 / 2)

戲路 麥子桔 2705 字 1個月前

“19世紀80年代亨利歐文與法國演員有過一場著名的論爭,薩爾□□支持亨利歐文,主張演員應該主動的感受角色的情緒,而不應該隻冷靜的表現。那麼這裡所說的就是今天我要說的體驗派,專業上來講就是布萊希特體係。”

講台上教授看著同學,從他們的眼神裡並沒有看出感興趣的樣子,教授笑笑:“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表演藝術的三大流派是咱們的入門知識,你們會疑惑為什麼今天都大三了我還要在這裡老生常談。”

蘇教言坐在第一排,看著教授把PPT下翻一頁,是一條時事新聞報道,標題醒目“著名演員萬貫山於家中跳樓身亡!”

教授推了推自己的眼鏡,“我相信這條新聞你們並不陌生。”

此新聞一放出來,學生們忍不住交頭接耳。

現在的新聞熱搜還有它的痕跡。

萬貫山是演藝界老前輩,他出道15年,有著精湛的演技,多部作品拿獎,曾蟬聯三屆影帝,但可能正因為是這樣,天妒英傑。

萬貫山在年初上映了一部電影《萬花》,票房破10億,是同期電影裡最出彩的。就在電影放映結束後不久便傳出其於家中自殺的消息,看到消息的人們都不敢相信。娛樂圈每天冒出的新聞數不勝數,真真假假,大多雖然都抱著看客的心態,唯恐安生,但涉及人命的時候,也都還是希望是謠言,畢竟除卻生死外無大事。

粉絲求證的呼籲發酵了一晚,第二天淩晨官方一條消息像是一碗濃墨重彩的顏料被打碎,娛樂圈這個深不見底的坑裡,蕩開又融合。

“教授,前輩這個新聞跟您講的有什麼關聯嗎?”一名同學不解得問道。

問題一出,幾名同學都轉頭看向發問的同學,倒不是他問的問題多高深,而是大家都心知肚明。

所有的事情都因果相連,果一出,便有無數個自詡‘偵探’的人出動,深挖其因。熱搜連著幾天都掛著帶上萬貫山名頭的各種引申新聞,會從各種細枝末節裡顯示所謂的真相。

蘇教言看過其中幾篇,其中一篇熱度最高,也被大家更信以為真的就是推測萬貫山是因為入戲太深。

標題是‘萬貫山,入戲太深,影視和現實分不開,同劇中井斯文一樣患有抑鬱症’文章深入剖析了萬貫山的種種,最後給出的結論就是萬貫山因戲患上了和劇中主角井斯文一樣的抑鬱症,最後在家中自殺身亡。

僅僅幾篇小題大足的文章就已經掀起不小的水花,隨後真正的大浪,是萬貫山抑鬱症診斷書的爆出。

隨後連著好幾天熱搜都掛著,萬貫山抑鬱症,萬貫山井斯文,萬貫山入戲太深等詞條

教授講體驗派,又放出這則新聞的時候,很多同學都發現了其中的微妙。

“萬貫山,是我很早幾年帶出來的學生了,是我很驕傲的學生,他也沒有讓我失望,他的演技很好,我曾經一度驚訝過他可以把角色演得那麼的出神入化”教授說到這難免傷懷,“同學們,其實,事情的真相是什麼樣的,我們都不知道,萬貫山,到底是不是因為深陷角色才對生活失去了希望這不好說。而今天我選擇在這節課的最後講這個是想告訴你們。”

教授慢慢走到講台的中央,語態嚴肅又認真,“你們在座的很多人未來都是要踏上演員這條路的,但是無論你們會選擇怎麼走這條路,我都希望您們能夠保持自我,我一直說,演戲,最要的就是自我,無論你演得是什麼角色,什麼樣的性格,什麼樣的職業,你們都不要忘了你們自己,你可以無限貼合角色,但你永遠不會成為角色。”

“路很長,也會很辛苦,作為你們的老師,我真誠的祝願你們可以一直走下去。”

蘇教言看著講台上的教授,已經滿頭白發了,以他的名譽完全不需要再授課,可仍然會每學期留幾個課時給他們講關於演戲這件事,教授講話很慢,他娓娓道來很多自己的見解,不學術,但很真誠。

這一節課,短短一個半小時,卻會是蘇教言未來前行路上很多分叉口的指示牌。這種感覺很微妙,也許很久之後,他可能並不會具體講出這天老師講了什麼,但他會記得老師的目光,目光裡有他們,也有廣袤的舞台。

下課鈴聲響起,蘇教言隨著人流走出教室,有人擦著她的肩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