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出手 想到那個賢名兒滿帝都的安國……(2 / 2)

重生明珠 七和香 3778 字 2個月前

陳夫人已經把鐲子遞在她手裡了:“這些東西,還不是留給你們的,我如今就你一個媳婦,不給你給誰呢。”

鄭明珠推辭不過,便戴在了手腕上。

鄭明珠實在是有點受寵若驚,心中難免琢磨,婆婆今日對她麵色做派都不同往日,尤其和昨日比不得,難道今天這事,她是十分讚賞的?

鄭明珠在陳夫人這裡坐了一會兒,兩婆媳親親熱熱的吃了午飯才回去,陳夫人還特彆叮囑她晚上過來吃飯,的確比平日親熱。

這倒讓她略為悵然,鄭明珠真是嫁的好,婆婆年紀不大,卻是這樣寬和,真不知,她對原本的鄭明珠有多麼的失望。

回了屋裡,她開了妝奩,找出來一對赤金嵌青金石丁香花的耳墜子和一隻赤金嵌青金石的鬢花,看起來倒像是一套,命人給大小姐陳頤嫻送去。

陳頤嫻是陳家三女,今年才十三,卻是唯一一個嫡女,陳夫人生了兩個兒子才有了這個女兒,十分寵愛,婆婆今日給了東西,表現的卻是善意和讚賞,鄭明珠想了想,便送嫻姐兒東西來做回禮。

陳頤嫻得了嫂子命人送來的盒子,原沒當一回事,隻是隨手放在桌上,繼續繡著她的針線,待秀完了一朵花了,放下來歇一歇的時候,才想起來打開看。

沒想到,盒子一打開,隻見黑色姑絨墊上那一朵寶光四射的鬢花,有雞蛋大小,還有一對同套的耳墜子,陳頤嫻身為武安侯府唯一嫡女,大家閨秀出身,自然見過更貴重的首飾,但這樣的首飾,不年不節,什麼事也沒有,怎麼嫂嫂憑空就送了來?

何況嫂嫂平日裡與自己又不是十分親近。

陳頤嫻想了想,便叫丫頭百合拿了盒子,去正房見母親。

陳夫人正在和幾個妯娌商量入了春,要往老太君如今在的普安寺送東西。

老侯爺逝世周年的時候,老太太主動提出來分了家,主持完大局之後,便說是老侯爺托了夢來,便非要去普安寺為老侯爺念經,家裡幾輩子的兄弟姐妹妯娌姑嫂都勸不住,連老太太的娘家姐妹兄嫂都來勸了幾回,老太太卻是心意已決,最終還是去了普安寺。

幸而普安寺就在帝都郊外,車馬往返也就是兩日的路程,

如今便是每年四時八節的往普安寺送東西,陳夫人這也是請了妯娌幾個來商議。

陳頤嫻進門,對母親和幾個嬸嬸行了禮,嬸嬸們都讚著三小姐越發有氣度,越發出落成大姑娘了,陳頤嫻隻是低頭紅臉,一句話也不多說。

待得嬸嬸們走了,陳夫人招手叫女兒到自己身邊坐了,笑道:“怎麼這個時候過來?”

陳頤嫻便叫百合把盒子遞上來,說:“本來在房裡做針線,嫂嫂打發了丫頭過來給我送東西,說是給我帶著玩,我看了,覺得太貴重,本想還給嫂嫂,後來想著還是來討母親個示下。”

陳夫人看了,便明白了女兒的意思,笑道:“你為什麼會想著來問我?”

並不說她做的對不對,倒是這樣考校起來,也是教女兒的意思,女兒還有幾年便要出閣,像他們這種人家的嫡女,多半今後是要主持中饋的,須的精心教導。

陳頤嫻是個秀麗的女孩子,一雙眼睛尤其生的好,水靈靈的杏眼,顧盼間極具神采,她聽母親有考她的意思,便笑道:“女兒是想著,嫂嫂平日裡雖也有給女兒送東西,卻多半是吃食玩物,都是尋常的,這樣貴重的東西原是第一次,絕非平白無故的,女兒是娘唯一的親女,既然女兒這裡沒有緣故,那麼嫂嫂借女兒之道向母親示意,也是有的。所以才想著來問問娘,怕女兒自作主張退回去,反倒給了嫂嫂沒臉,也壞了娘的事。”

陳夫人聽女兒言語間雖然稚嫩,道理卻是清楚明白的,心中十分欣慰,便笑道:“你能這樣想,便是極好。”

便把鄭明珠院裡的事說了個大概給陳頤嫻,隻並沒有提嫁妝的事,再說了今天鄭明珠過來的時候,自己賞的東西,陳頤嫻聽了,眨眨黑白分明的大眼睛,說:“原來娘是因為嫂嫂這件事做的清楚明白,心裡高興,所以賞了嫂嫂釵子,鐲子卻是玩笑間才加的,而嫂嫂不好推辭,便送了我東西,還的是鐲子的禮,是不是?”

陳夫人笑著點頭,順便教導女兒:“內宅處事,一樣要公平,做好了賞做壞了罰,隻是有些事情不好明說,賞起來也得換個法子。”

又舉了幾個彆的例子告訴女兒。

然後便說起送禮的規矩來:“婆媳、妯娌、姑嫂、姻親之間的往來,送禮是一門要緊的學問,不僅是分親疏遠近,還要看事情大小,平日裡三節四禮的容易,都有例可循,無非是親近的加一分,疏遠的減一分罷了,可若是夾雜了些事情,這禮送和還都得細細思量了來,今日從這件事看來,你嫂嫂不愧是大家子出身的,今後你也要記得,禮尚往來,得了彆人的東西,有合適的機會要還禮,手麵既不能輕也不能重了,決不能小家子氣,還要能表現出自己的意思來,就像你嫂嫂送的這兩件,連你都能看出來是還的鐲子的禮,便說明她送的極好。”

趁這個機會,細細的給女兒講個明白。

陳頤嫻乖巧的點頭:“娘說的,女兒記住了。”

陳夫人看著女兒,越看越愛,心中早想著趁她出嫁前,要多多的教導她,決不能讓她出了閣,如自己的兒媳婦這樣糊塗。

轉念一想,兒媳婦雖糊塗,這幾天行事倒似乎好了些,難道病了一場,反倒想清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