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蕭郎以後,便是我的人了?……(1 / 2)

加速的心跳被修雲強行平息,他靠在簡尋懷中,頭抵著男人寬闊的肩膀,後知後覺地發現,這是他的蕭郎第一次主動擁抱他。

相識一月有餘,相見的時間本就寥寥,雖說知道這人每日都在深夜陪著自己作畫,修雲卻真切地有了久彆重逢的感覺。

入秋的江城夜晚寒涼,簡尋身上的冷氣早已散儘,不知道是因為這人情緒高漲還是天生熱血,略高的體溫讓修雲下意識靠得更近。

側頭在簡尋左肩上蹭了蹭。

簡尋一隻手按在修雲脊背,另一手放在修雲腰間,被修雲的動作驚得不知道作何反應更好。

修雲輕聲說:“簪子很好看,我很喜歡。”

簡尋定了定神,猶豫著說:“那還是個半成品……本想做得更完美些再帶來見你,隻是事急從權……”

簡尋今日是被雅間裡的突發情況衝昏了頭腦,一時怒火中燒,沒想過後果就進來了。

如今把這麼個拿不出手的東西送給修雲,後知後覺有些羞愧的念頭。

修雲卻把手裡的紫檀木簪又握緊了些,生怕這人想不開,再把這代表情動的簪子索要回去,再拿到手,還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笑話,到手的東西,修雲哪有再放回去的道理,他帶著點笑意說:“我不在意蕭郎拿什麼給我,哪怕是路邊隨手折的桃枝,我也會欣然收下,何況蕭郎的手藝極好,束發的工具罷了,不必太招蜂引蝶。”

這倒不是修雲信可開河,簡尋的這枚簪子除了樣式醜了點,沒有其他瑕疵。上好的蜂蠟塗抹打磨過,入手圓潤不帶一點毛刺,顯然是費了功夫的。

修雲從簡尋懷裡直起身子,抬頭看他,一雙桃花眼在注視著彆人時,傳達出的情愛之色熾熱而濃烈,好像他全心全意、滿心滿眼都隻有麵前這一個男人。

但他隻提木簪,隻字不提秋海棠的花樣,便是在明晃晃地告訴簡尋,那日夜遊江城後,他說的這個請求,完全是為了再和他相見,而非討要什麼身外之物。

簡尋當然不蠢,立刻聽懂了修雲的言下之意,瞬間熱意上湧,從脖頸到耳廓都開始泛紅。

雖然早就在傅景那裡聽過這種分析,但現在被修雲本人證實,簡尋控製不住自己加速的心跳,甚至不太敢看這個光風霽月的人,嘴上沉穩地應聲,視線卻像被燙傷一般欲要偏移。

修雲哪裡肯放過他,輕輕掙脫了簡尋的懷抱,雙手捧住簡尋的臉,向自己的方向按了按。

見簡尋的視線被迫轉了回來,修雲這才好好欣賞男人害羞的表情。

簡尋是個表情不太豐富的人,此時修雲也隻能從手下上漲的溫度和男人顫抖的瞳仁感受到對方的赧然。

修雲微微傾身,兩人之間的距離頓時又拉進了,卻堪堪停在了一掌之外。

簡尋一瞬間屏住呼吸,眼神釘在了修雲微勾的唇上,恍惚間他甚至以為,兩人馬上就能雙唇相貼,氣息交換。

糾纏之間,簡尋開始不自覺地微微附身,低頭向下。

然而還沒等他接觸到那片修雲身上難得溫熱的地方,修雲又轉瞬間鬆開了手,整個人推開了一步。

他像是沒看到簡尋的窘境一般,摩挲了幾下手裡的木簪,遞向簡尋,說:“蕭郎既然送了,便幫我束一次發,如何?”

簡尋低咳了一聲掩飾尷尬,看著修雲遞過來的發簪,略有些猶豫,說:“當日在城樓上,你說何苦委屈自己……你本也不喜束發,何苦為了彆人委屈自己? ”

簡尋看得真切,修雲不外出時甚少束發,長發總是披散著,看著慵懶又自在,就算是有事要出門,長發也隻用發帶輕輕攏一下,並不多做裝飾。

這人似乎格外討厭束縛的感覺,連衣衫都十足寬鬆,腰帶並不束緊,好像輕輕一扯就能支離破碎似的。

放縱無忌,偏偏又不讓人覺得輕浮。

修雲若是僅僅因為樓中管事要求被迫束發,簡尋覺得這簪子還不如成為一個觀賞品。

修雲看懂了他的糾結,不過他不喜束發主要是因為自己做不來這件事,又有些討厭讓外人近身,才索性散著長發,反正秋日裡不覺炎熱,也就得過且過了。

修雲輕笑一聲,說:“若是為了他人委曲求全自然不美,但若是蕭郎帶著木簪來,我怎會不願?”

“長發綰君心,我不願時常束發,自然是想找個真心相待的郎君代勞了。”

說著,他將木簪放到簡尋手中,帶著試探的問詢說出了口:“蕭郎可願意?”

簡尋怔愣一瞬,將木簪拿在手裡,隨即重重點頭:“好。”

兩人達成一致,修雲帶著簡尋來到裡間,自己麵對著銅鏡在妝台前的椅子上坐下,從妝台上拿過木製的梳子,遞給簡尋。

簡尋走到他身後,接過木梳,看著修雲如瀑的黑色長發,一時間有些無從下手。

實話講,簡尋從來沒有替彆人束過發,更何況他在山野裡度過的時間更久,活得比尋常富家公子槽得多。

但簡尋卻不想放過這個互訴衷情的機會,他儘力放緩了動作,一下一下梳著修雲的長發。

這動作還算輕柔,可到了挽發的時候就不太行了。

簡尋是個武人,下手根本沒有輕重,幾下就把修雲扯痛了,但修雲卻隻是透過銅鏡看他,臉上全然隻有淺淡的微笑,像是在鼓勵對方不要猶豫害怕。

隻束發這種簡單的活計,卻做得簡尋滿頭大汗,越小心越緊張,動作也就越慢。

知道修雲其實不喜束縛,隻略攏了一般頭發在掌心,用簪子不倫不類地挽在腦後。

忽略挽發處的雜亂,單從銅鏡裡看,居然還不錯。

帶著疼痛的甜蜜酷刑終於結束,修雲挑了挑眉,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