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可憐父母心 “臣請陛下即刻……(1 / 2)

王夫人的目光在林黛玉和薛寶釵之間逡巡,一時間不知該作何反應。

若依著王夫人,最好是能把林黛玉遷出榮府——她倒沒怎麼看不上黛玉,隻是老太太的心隻一個,分了黛玉一份,自然在寶玉身上便要減一份——而留下寶釵和薛姨媽母女。

隻是讓她沒想到的是,黛玉居然主動提出要搬離榮國府,難道是腦子壞了不成?

賈母這會兒自然更是著急:

“黛玉兒,這話可不是開玩笑的,你小小年紀,還不懂這裡頭的門道,況且你一個弱女子,如何能於京中自立門戶?林氏一族祖籍姑蘇,於京中並無親眷,你父親又遠在揚州,鞭長莫及!”

黛玉等賈母苦口婆心地勸完,方又磕了個頭,柔聲道:

“外祖母方才所言的弊端,父親都已事先考慮過了,此刻都已安排妥當,因此才修書入京,叫我來回老太太的。”

王夫人這會兒也皺起了眉頭來,勸道:

“林姑爺怕是離京日久,忘了京裡的形勢,現如今京中哪有姑娘家自立門戶的,況且你如今這個年紀,若無人照顧撫養,倘若出了什麼意外,我們怎麼過意得去!”

家裡頭如今固然是惜春最小,但黛玉也隻比她略大一些,這個年紀彆說自立門戶,就是放她自個兒獨居一室,還得多配兩個嬤嬤看著,何況是要搬出去?

寶釵麵上不顯,心裡也在一旁點頭,她雖有意為自己和薛家再搏一個進身之階,但也是打算走賈家的路子,借賈家的權勢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似黛玉這樣明明深得賈母寵愛,卻偏偏要搬出賈府居住,在寶釵看來,根本就是拿著一個金碗在要飯!

黛玉卻隻一笑:

“父親在信中交代,宅邸下人他都已安排妥當,家事方麵派了祖母生前最得用的唐嬤嬤,帶著家裡用慣了的下人替我管家,教習也已托人擇了合適的,是以京中林府與揚州林府並無多大差彆,外祖母不必擔心我住不慣,有家中老仆管家,家事上亦可無虞。”

賈母擰了眉頭,不解之中還帶了一絲怒意,覺得林如海簡直是胡鬨:

“好端端的,林姑爺為什麼起這樣奇怪的念頭?難道他當真放心你一人持家!”

黛玉隻是一笑而已。

賈母若真知道信上的內容,恐怕就不是疑惑,而是震驚到昏厥了。

知道賈政原來是這樣的人之後,林如海深深地反思了自己一番,給女兒選的先生是徇私枉法之徒,信得過的妻兄更是目無法紀之輩,他這眼光怕是真有點問題。

可是光反思沒有用,還得替黛玉安排一條出路才行,林如海斷不肯讓黛玉再在賈家居住,可是林家在京中也彆無親眷,況且再親的親眷,又如何能親得過外祖母呢?

所以,唯一能讓黛玉名正言順地搬離賈家的理由,就是回她自己的家。

林如海不是沒猶豫過,賈家雖有糊塗之輩,畢竟累世公卿,黛玉若是在賈家長大,有賈母教養,想來也能如賈敏一般知書達理,斷不至於辱沒了林家門楣。

若是搬出了賈家,即便有家仆匡助、教習訓導,黛玉仍不免要受世人指摘,尤其是那句逃不開的“喪婦長女不娶,無教戒也”。

但想來想去,還是覺得不能順其自然,誰知賈政以後還會不會做出同樣的事情來?

持家不正,必有災殃,這樣的險是更不能冒的。

林如海也考慮過,自己是不是要將黛玉接回揚州,但那樣一來,事情就回到了原點,並不會比現在好到哪裡去,況且賈母那邊隻怕更不好交代,自己把女兒送到京城不到三月,便又急匆匆地接回揚州,事情一旦傳開,賈家的名聲也就不用要了,這竟不是搬家,是絕兩姓之親。

思前想後,林如海把心一橫,敲定了主意。

搬還是要搬的,但不回揚州,而是在京城額外置辦一處宅邸,供黛玉居住。

不是林如海不想女兒,而是他這些日子以來也漸覺自己的身體狀況日漸衰落,心裡已經隱隱有了不祥的預感,如果他真有什麼不測,那麼黛玉在世上依舊是孤苦無依,與其讓她到時候寄人籬下,不如現在就讓她習慣自立門戶,自己家裡總比親戚家要自在。

況且有了自己家,黛玉再去賈家居住便是親戚暫居,好就好,不好就罷;若沒有立身之處,那就成了寄人籬下,就有了什麼委屈,也沒個訴苦說理的地方。

再有就是,他現在信不過榮國府了。

林家雖然人丁單薄,但畢竟列侯出身,家中也小有積蓄,待他百年之後,東西自然都是黛玉的,若是從前,林如海自然相信榮國府不會搶占孤女財物,可知道賈政的所作所為之後,林如海忐忑了。

徇私枉法之事,是賈政和王子騰一起乾出來的,而王子騰又是賈政的妻兄,那賈政夫妻倆的人品……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黛玉是他愛如珍寶的獨女,又怎能以身涉險?

因此,林如海最後做出的決定便是,在京中置辦宅邸的同時,將林家的家產逐步運往京城,直接交到黛玉手裡去。

至於教習這方麵,林如海把心一橫,直接給皇上修書,求皇上替他尋一個合適的人選。

說來慚愧,他祖籍姑蘇,在京中沒什麼知交故舊,除了賈府之人之外,最相熟的居然是皇上——他曾出任蘭台寺大夫,頗為皇上信任,不然也不會這麼快便升遷至揚州鹽政。

鹽鐵曆來為國之重政,以他的年紀,能任鹽政之官已是罕見,如果再考慮到他中舉時的年齡,那升遷速度簡直是飛升,這裡麵固然有他鞠躬儘瘁之功,但皇上的信任亦占了不小的比重。

林如海本非驕縱之臣,但他決定為黛玉賭一把,就賭他這些年的功績與辛勞,能換皇上對黛玉照拂幾分。

就當是他的瞎想頭好了,可是以他的官位,倘若有承嗣之子,完全可以由恩蔭入官,那麼黛玉雖是女子,也應該有資格得朝廷的照拂才對——他也不敢奢求太多,但起碼從宮裡調個嬤嬤教她還是可以的吧!

讓林如海意外的是,皇上不僅準了,而且還挺上心的。

得到了皇上的回信之後,林如海心裡的石頭算是落了地,也開始著手備辦京中林府之事。

就算寶釵不提,黛玉也會在這兩天裡跟賈母提搬出去的事兒的,隻是沒想到,寶釵居然搬起她來砸了自己的腳——可見玉也是石頭的一種。

……

薛家母女和林家姑娘在同一天搬出了榮國府,本該是街頭巷尾的一點談資,卻並沒在京中引起什麼水花,畢竟如今京城裡頭最引人注意的消息,是賈敬在壽宴上中毒的事。

據說當時在壽宴上,來稟告的下人嚇得麵如土色,張口便是“太爺沒了”,又據說寧國府當夜便置辦了壽材,外人問起卻隻說老太爺病體沉重,因此拿來衝喜。

生日祭日是同一天還是比較稀罕的,不過寧國府始終不鬆口,眾人也不好大張旗鼓地談論賈敬的死亡,傳出去倒好像是咒人死一般,因而一時間京裡頭都伸脖瞪眼等著這件事的後文,誰知這一等竟是如石沉大海一般,沒了消息。

倒是榮國府和東安郡王府越走越近,顯然是看好了元春與穆洲的親事。

惜春這兩天一直住在寧國府“侍疾”,甚至乾脆搬到了尋仙閣附近的養性齋居住。

監控她是不敢再關了,至少這一段時間內不敢,惜春不僅打開了陌生人識彆,順便還布置了幾個小的機關,看看能不能發揮什麼作用。

至於賈敬的尋仙閣,現在更是被圍了個水泄不通,除了賈珍、賈蓉、惜春以及幾個親近的家人之外,其他人一律不得出入。

如此重圍之下,寧國府風平浪靜地過了兩天,與寧府相熟的大夫每日前來請兩次脈,斟酌用藥,賈珍和賈蓉在病榻前“親嘗湯藥”,從未假手他人。

漸漸地,外頭的風聲也轉了,道賈敬不過是一時服丹出了岔子,如今已在慢慢調理身子,想來假以時日,定能痊愈。

如此這般,終於有人坐不住了。

……

第三日正逢十五大朝,皇上才在龍椅上坐穩,刑部侍郎吳天佑便迫不及待地出列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