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門恩怨 未做一行前不懂這行的內……(2 / 2)

“公子學了這個有什麼用,若沒有好的場地東家,背後沒有人脈拿不到好的話本子,說書技巧也不過讓公子多會一些口舌,你若不是我的徒兒,我不會幫你牽線這些東西。”

吳先生故意如此說道,他還是不願意鑽這個空子,而想讓寧景知難而退。

寧景還是一臉淡笑,道:“這些不勞先生費心,隻請先生教導我那些技巧便好。”

吳先生見他意已決,歎氣一聲,點頭應了。

寧景也不是隻會強求人,這樣到底會令吳先生心生芥蒂,不會傾囊相授,可能吳先生心胸大度不會如此,但他卻不能這樣想。

於是,寧景用了兩天將《聊齋誌異·奇女子》裡的《連城》默寫下來,交給了吳先生,當做謝禮。

他著重解釋,這是自華夏傳來的話本,不是他所著。

吳先生本就喜好這些神神怪怪的故事,對《連城》讚不絕口,細細連讀兩遍才平靜下來,他倒是非常想拜訪寫這個話本的人,但寧景隻搖搖頭。

吳先生有些惋惜,但也理解,每個說書先生都認識幾個寫話本的文人,有些人不喜虛名,不愛被打擾。

而這些話本可以說是每個說書先生手裡極為重要的資源,寧景不願意引薦他認識也屬正常。

寧景露出這一手反而讓吳先生放心,他能輕鬆拿出這麼好的話本送人,說明他背後有個極會寫故事的人,那寧景日後極有可能在說書行業站住腳,不需要自己去擔心什麼。

於是,寧景開始跟吳先生學起了說書,為了方便,吳先生給他在自己家準備了客房,免得來回奔波。

寧景十分感謝吳先生的好意,又買了許多禮物送來,還交了住宿費。

說書講究抑揚頓挫,神色並茂,讓聽眾如臨其境,同悲同喜,這對說書先生講故事的水平要求非常高,同樣一個故事,有人一開口就能抓住人的神經,不由沉浸進去,反之有些人講故事如同嚼臘,讓人聽了索然無味,隻覺得無聊聒噪。

寧景的聲音非常溫潤悅耳,低聲講話時像一根羽毛拂過人的心頭,哪怕是在人聲鼎沸的鬨市,他一開口聲音都非常抓耳,讓人不由看去,願意仔細聆聽他想說什麼。

可以說,寧景先天條件很優越。

但吳先生還是不滿足,他既然教人,那他就不會看你本來就有多優秀,而是想方設法讓你的長處完全發揮出來。

寧景每天清晨天未亮就起來,隨吳先生到一處水房,這裡封閉,四角放有水缸,人一說話就能清楚聽到自己的聲音。

吳先生拿出兩顆圓潤石子交給寧景,讓他含在嘴裡,然後照著念一段非常拗口的話,這是練聲練音。

一直到巳時,寧景才吐出石子,漱漱口,去用早飯。

飯後,早上的剩餘時間就和吳先生討論話本劇情,分析裡麵人物的動作情緒,念台詞時的語氣,對著鏡子練麵部神情。

聽客聽書時不止是聽,他們也會看說書先生的動作,而動作神情都是非常有利加深感染力,讓聽客更加專注,代入故事。

下午,吳先生說書,寧景就跟著去看,現場學習台上的流程。

有時會遇到突發情況,比如聽客可能對話本裡某個角色不滿,會起來提問,有些人語氣激憤,顯然代入過深,吳先生就會停下來,認真聽他訴說,然後一一解釋人物的行為,有時候還會小小劇透一下,下一個鉤子更加吊住台下聽客的心。

可以說,這些都是經驗和技巧,都是寧景要學的東西。

一晃眼,時間過去二十天,寧景該回家一趟了。

他特意提前和吳先生請假,此時他們已經非常熟稔了,吳先生也理解他,爽快放他回去七天。

寧景這些天一直都在花費,身上隻剩下不過四十兩,而他也沒有再賣話本,沒有進項,再這樣下去,身上的銀子就不夠了。

本來還以為一百兩很多,結果在城裡花起來,根本不算什麼,稍微買些東西就得散去。

不過想是這樣想,寧願還是在玉周城好好逛了逛,給自己夫郎和母親各自買了禮物。

離家二十九天,這天清晨,寧景提著東西趕往車局,準備和人拚個車回家,若是沒有人去平遙城,他就隻能自己一個人包車了。

沒想到,到了車局,一眼就看到站在外麵左右張望的人——冉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