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初遇(1 / 2)

青山遮不住 承和 4345 字 1個月前

下過一夜的雨,桃穀縣迎來一個明媚的清晨。

從城東過來的馬車、驢車絡繹不絕,一個老仆朝那望了眼,又賣力吆喝起自己麵前的生意。

這一處市集上三教九流的人都有,本來還算寬闊的道路被小商小販慢慢侵占,現如今這麼多車拉著貨過來,不多時就把路擠得水泄不通了。

“寶掌櫃,這路不好走,怎麼辦呀!”

寶源半路雇的車夫是個暴脾氣,忍了又忍,最後無奈請示了她一聲,轉頭就朝那老仆罵道:“你當這路是你家修的?東西都擺到這路麵上了,怎麼著?存心要讓我們過不去?快收收,一把年紀老胳膊老腿的,真怕把你這老貨打死了!”

老仆瞎了一隻眼,聞言氣得吹胡子,沙啞聲道:“咱們宋家闊綽的時候,這路可不是咱們修的?!”

車夫嘲笑道:“誰家祖上沒有闊綽的時候?你就裝罷,快把東西挪走!”

聽著響動,穿著素雅的女子撩開車簾,但見一個年老體弱的男仆吃力地搬挪麵前東西。他麵前擺滿了家具物什,看樣子還不是小門小戶家的東西,應當是家業敗落,迫於生計才當街賣的。

她擺了擺手,自己下車看了看,或許是想到了陳婆婆,寶源柔聲問道:“老伯,這些大件是什麼價?”

老仆方吃了一肚子氣,語氣便不太好,但對上寶源的笑臉,沒有罵出來,隻是喪氣道:“姑娘您看著給就是,隻是不能低了這個數,這些木頭沉甸甸的,可是好木頭,您再瞧瞧這做工。咱們桃穀縣潢川木雕一絕,當初請人打家具時,那是重金聘請的潢川木雕名匠。這些家具物什,若傳下去,定然一代比一代值錢。”

老仆手裡比了個五。

寶源試探問道:“五十兩?”

瞎了眼的老仆搖搖頭。

“五百兩,這些東西您都搬走,咱們家還有好些東西,姑娘再挑些補上,我話說在前頭,就看姑娘願不願意了。如今宋家家道中落,缺錢缺的緊,這五百兩得是現銀,咱們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寶源點了點頭,嘴上卻猶豫道:“我初來乍到,一時拿不出五百兩。不過這些家具我瞧上了幾樣,不知您單不單賣。”

老仆抓了抓頭發,把她看上的都做了記號,最後問清寶源現今安置的地方,得知她暫住客棧,這後頭幾天才尋房子,不由又問她親眷幾人。

“怎麼了老伯?你不會還想賣房子罷?”

老仆羞愧地低下頭:“我不敢替小主人做主,還得回去問過小主人。如今宋家人死的死散的散,那五進出的宅子空落落的,姑娘若是有意願,前兩進的院子大可租住些許年月。不過……”

寶源理解道:“老伯你先與你家主人商量商量,我這頭還有好些事忙,若是到時候找地方住,可以去先你們那處看看。”

“我們家在——”

寶源含笑道:“桃穀縣,宋家。”

“宋家應該不是小門小戶,到時候我問一兩個人就知道了。”

寶源看到暮年的老仆咧嘴笑了笑,這一個多月的煩悶散了一半。她回到車上,望著窗外市井煙火,吃著陳婆婆給她的龜苓膏,想起小時候婆婆教她的歌謠。

當初的陳家,今日的宋家,皆是搖搖欲墜。

她也當街賣過家具,隻是沒有好人可憐她。

不過時過境遷了,寶源擦了擦嘴,重新笑起來。

馬車停在桃穀縣一處能夠存儲貨物的大客棧門前,第二日,一身男裝的女子在與車夫一一結算銀錢,車裡裝的都是寶源這一路買的糧食。

寶源跟著少爺那些年走南闖北,也學了半本生意經,她敢獨立離開宋府,那就有底氣養活自己。如今在客棧裡安頓好,寶源白日裡閒不住,就先出去打探當地風土人情。

桃穀縣曆來是個風調雨順的好地方,山上古刹頗多,一年裡,自南而來的信徒主要有兩次浩浩蕩蕩的朝聖,她這次趕得巧,沒有與他們撞上,不然客棧裡就隻能打地鋪了。

寶源找過牙人問過此地賃居的行情,看來看去,本地人不是想宰她就是想宰她。兜兜轉轉一圈,她挑了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朝城南棋盤坊裡一座五進出的大宅子走去。

一大早,她換了身低調的月白色直裰,將網巾綁好了,雖說二十三歲,但寶源眉眼淡,唇色更是白,一眼看去就像營養不良一樣,她走在路上,任誰看了都覺得天生有病,風一吹就倒。

她剛走到棋盤坊,坊間路上幾個踢球的小孩看到她,頭也不回往裡跑,一轉眼就沒了影。寶源摸了摸下巴,心想自己也不嚇人,怎麼這些小孩跑的比兔子還快?

她一頭霧水,在坊裡買吃食的店裡打聽了一下宋宅的具體位置,賣餛飩的婆婆跟她說了一圈東南西北,寶源走走停停,拐角處,忽聽到頭頂有人喊她。

“你是個病秧子?”

穿著身荼白道袍的少年坐在牆頭,鬢角如裁,有一雙俊俏的丹鳳眼,周身氣度清貴,如玉溫潤,不過他尚未到加冠的年紀,隻是同一般的平頭老百姓一樣係著網巾。寶源看著他腳上那雙草鞋,福至心靈,拱手道:“宋少爺好。”

“你叫什麼名字?”

少年翻身跳下來,將她再次打量,滿意道:“國芳說不久會有個病秧子女人上門,我一見你就知道了。”

其實那老仆原話是,不久會有一個不男不女的女人上門拜訪。

巷子裡,幾棵大樹遮擋著燥熱的陽光,枝頭青蟬嘶聲裂肺,樹下的女人退後幾步,恭候已經的少年微微抬著下巴,眉眼含笑。

寶源望著與自己齊高的少年,微笑道:“我叫寶源。少爺等了我這麼久,先領我去看看宅子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