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您小心後麵。哎呀,您又輸了,得好好練。”
女人們不好意思像漢子們那樣,脫了衣服或擼起袖子就戰在一起,她們跟著一些女娃們稍稍學幾招幾式,就當是強生健體了。
隨著投奔濟民山莊的婦人越來越多,林佳期自然無法顧及到所有事情,因此急需相關人才。
此時正有兩位女子往濟民山莊趕來,一位是林佳期路上救的婦人。名喚清娘,本是風塵之人,在青樓裡與一名書生看對眼,書生家境貧寒,清娘就自己攢夠贖身銀子自贖自身,然後跟著書生走了。可惜好景不長,書生考中秀才之後家裡張羅娶富家女,清娘自知做妾不易就與書生一刀兩斷帶著自己的私產自請離開。
人心總是貪婪成性,書生竟然找人在路上打劫清娘,還私自將清娘賣與惡人,正好被路過的林佳期相救。清娘生性好強,得知林佳期要在此建濟民山莊幫助女子和孤兒,就強烈要求加入組織。
另一位是阿瑛,小姑娘的爹是鏢局的鏢師,押鏢的過程中被一夥山匪給搶劫殺害,她聽聞後大膽的一槍一馬直奔山匪而去,要為爹報仇。沒想到趕到土匪窩後發現已經被彆人捷足先登了,打聽之後才知道是一個祖孫組合,專門為民除害殺惡人。其實是裝扮成老漢的林佳期和會唱歌又水靈的翠兒組合,阿瑛聽說之後一路打聽追了過來。
清娘聰慧好學,自由研習琴棋書畫,學習能力強。進入山莊之後,林佳期將算學係統的教給她,認識阿拉伯數字,簡單的加減到多位數豎式加減,乘法口訣到乘除法計算等。清娘有成年人的理解能力,又有一些基礎,學起來一日千裡,算學班之後就交由清娘負責。
阿瑛則對武學很感興趣,也有習武天賦,隻是原先家裡沒有好的傳承,隻跟著爹學了些槍法。林佳期就每日單獨教授指點阿瑛的武學,打算等年後她忙其它事情後,小姑娘也能擔起基礎班的教學任務。
孩子們的思想教育林佳期一直列為重中之重,在他們身上花費不少精力,得知小虛竹每月一、五才會去前殿後,除此之外的時間林佳期都守在莊子裡給孩子們講更多外麵的世界。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孩子們不能出去行走,那她就將一個個外麵發生的事情講給他們聽。
從對這個時代的認識開始,北宋是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天龍這部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個人情感和民族矛盾,從對人性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
北宋建國倉促,周邊各個遊牧民族虎視眈眈。北有大遼,西有吐蕃,南有越南,西北有西夏,初期的北宋是全無實力同這些民族抗衡的。
遊牧民族間為了爭奪稀缺的生存資源,過的是茹毛飲血的生活。遊牧民族生活方式落後,經濟結構單一,日常娛樂活動就是打架、摔跤、賽馬。長期的鍛煉使得遊牧民族的人大多都體格強健,剽悍善戰。在眾多的遊牧民族中,女真人更是不好惹,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之說。
空曠的打穀場,簡陋的一塊小黑板,頭頂蒼穹腳踏實地,林佳期將自己知道的知識一點點向孩子們展開,這些不同於這個時代的思想,不知道會對他們產生怎樣的衝擊。她在黑板上簡單的畫出每個國家的大致方位,並一一分析各自的生活習性和民族特點。
最後告訴孩子們:“教大家這些並不是為了各族之間你死我活的鬥爭,而是希望有一天各族人民能和平相處,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中。這一天需要你我他,所有人為之努力和付出。”
和平的種子埋在少年們的心中,會隨著時間慢慢長成參天大樹,再去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明顯的變化就是莊民們三三倆倆聚在一起談話時,偶爾也包括局勢分析,而不單單隻關注眼前的吃喝住行。
忙碌的日子總是過的飛快,年關將近,莊內所有的建設已經停工。但濟民小學還在開課,村裡的孩子們放學後各回各家,學齡孤兒們住宿舍,太小的幼兒們就由村裡統一開辦的育兒院收養。
外麵聽聞這裡收養孤兒,就有那養不起孩子的家庭,偷偷將孩子送到莊子門口。林佳期也沒想到短短時間竟然收留了上百口人,有婦人有孩子。如今隻出不進坐吃山空不是長久之計,等年後開春一定要將賺錢計劃實行下去。
年前最後一天,莊裡所有人聚集在濟民小學的大食堂裡。辭舊迎新之際,林佳期打算在這裡給大家開動員大會,安排來年的一應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