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磚瓦房建造的非常迅速,一排十間屋,一共建了四排圍成一個方形。其中三排每間屋內統一添置類似現代學生宿舍裝修,進門右手邊四個落地一門到頂大衣櫃,裡麵分成上中下三層。最上層放置棉被,中層放衣物,下層放鞋襪。
左手邊是小隔間,為雜物間和衛生間。長長屋裡兩邊靠牆整齊的擺放著四個上麵是床,下麵是書桌書櫃抽屜的現代版上下鋪。三十間宿舍可供一百二十人居住。
剩下一排隻有五間大屋,三間作為教室,一間食堂一間澡堂。簡易版的學校就這樣建成了,林佳期將之取名濟民小學。裡麵的學生和工作人員目前都沒有上崗,但林佳期已經暗搓搓的在物色相關人員。
佃戶的居住區也統一推倒全部重建,整齊劃一的建在距離山莊大門不遠處,分彆有一室一廳的單身宿舍,兩室一廳和三室一廳的家庭住房。
這些房子林佳期沒有用青磚大瓦,而是組織佃戶們自製土磚。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舍不得花錢,而是一上來就將待遇拔的老高,對這些沒什麼見識的佃戶沒有好處,好高騖遠、不勞而獲要不得。
其中有一建築比較特彆,青磚紅瓦的三層樓房,一層有餐廳、浴室、衛生間。二樓和三樓分彆有三間大套房,內裡客廳、臥室、書房齊全。
前院有涼亭、長椅、花圃,院子入門出有間門亭,陌生人進出登記,入住人員辦理手續等都在這裡完成。沒錯,這裡就是提供給教師的住房。
隱沒在山林處還有幾間廠房,而山頂更是建有實驗室,萬事具備隻缺相關的人才。
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莊民們對他們的首領林佳期已有所了解。隻要不偷奸耍滑,認真完成任務就會很好相處,否則絕不給第二次機會,直接逐出山莊。
山莊裡的變化也顯而易見,孩子們的精神氣已經大為改變,臉上不再懵懂無知,取而代之的是自信、求知和探索。老農們的臉上也一改之前的麻木,他們學到的東西越多,對未來越充滿希望。斷斷續續投奔而來的女人們也加入其中。
一座座屋舍拔地而起,建房之初林佳期就將如何分配政策告知給所有人,根據大家的學習情況來衡量,以此來表明她對學習的重視。
如今莊民們每天乾勁十足,晚上也不會立即休息,而是傳來各家或交談或學習的聲音。
大丫因為學習好,是第一批分到房子的人家,她每天上午學習,下午回家做家務也不忘督促弟弟妹妹們用功。她今年十一歲,弟弟八歲,妹妹隻有四歲,還不到入學的年齡,但因家裡沒人照看便帶著妹妹一起學習,村裡好些人家都是如此。
一開始她就和大多數村民們的想法不同,很多人的目標都是過關不被懲罰,她卻要做到最好,還要爹和弟弟妹妹也儘量做到最好。下午帶著弟弟妹妹一起認字寫字練功,晚上拉著爹一起學武,就將自己白天學到的知識交給爹。
她還給家裡人做思想工作:“爹,你要跟著一起學,我覺得首領教的這些東西肯定是有大用處,爹學好了能得到重用。”
一個小丫頭都能看明白的道理,李莊頭肯定更了解,他家裡兩個兒子,大山十七歲過了年齡,小山十二歲每天上午學習半天,等他晚上下工回家後,都要詢問檢查小兒子的學習情況。說實話,他自己也不懂小兒子到底學的咋樣,就找隔壁大頭家的小子阿慶來一起比較。
小山和大慶每晚都會被叫過去比試一場,動靜鬨的有點大,被其他家長聽見,那還得了,要卷大家一起卷,然後整個莊子的孩子們都被卷入其中。
夜晚的打穀場上傳來此起彼伏的“嘿”“哈”聲,大人們有那感興趣的也會學著比劃起來。其中大丫爹平時悶不吭聲的一個人,竟然在打穀場上將接二連三的將其他漢子掀翻,這可把大家刺激壞了,一股大人們的習武熱潮就這樣展開。
老遠都能聽見孩子們興奮的聲音:“爹,你出拳快些啊。”